程卓:以色列日记

来源:成都全搜索-图片频道

5941 1

        程卓,四川传媒学院摄影系副主任。本科与研究生分别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与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导演专业。因为很小喜爱摄影和后来专业学习需要经常踏上旅途,酷爱上背包行走世界各地。曾经经历过尼泊尔政权交替的社会动荡、2008年末印度孟买恐怖袭击后印度社会的惊恐紧张、2009年夏伊朗大选危机时德黑兰街头、2013年初在埃及开罗的骚乱中遭遇催泪瓦斯失去行动能力,所幸最终脱脸。

        “中东地区的巨大的文化差异与灿烂历史一直是吸引我的旅行动力,除了局部地区的动荡局势外,还有更多恢弘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也能体验到更多当地人的友好善良。在中东的旅行一直丰富着我对这一地区的认知,这样的认知不仅仅来源于媒体的信息,更是通过旅行亲身感受的多元和饱满。”


2014-07-22 特拉维夫

        今天的经历填补了我的人生空白。作为对于以军轰炸加沙的目标的回应,哈马斯也放火箭弹反击。每次火箭弹升空以军就会拉响空袭警报,就在今天上午我赶上了。一时间,客栈的住客操着不同的语言从各个房间逃窜至地下室避弹,虽有紧张气氛但也不慌乱。因为是上午,大家看起来都比较狼狈,有甚者裹着浴巾便逃出来。五分钟后警戒结束,紧张一去,大家开始说说笑笑往楼上走,仿佛刚才惊心一刻并未发生。新闻讲,以军一天之内在加沙阵亡7人,也有说是14人,巴勒斯坦一方伤亡更是惨重,死伤者多是平民。可以想像前线的惨烈景象,双方死伤的数字还会不停上升。每次的战争冲突都苦了百姓,但愿和平早日降临


IMG_8306.jpg


IMG_8308.jpg



IMG_8310.jpg



IMG_8316.jpg


IMG_8351.jpg


IMG_8353.jpg


2014-07-23 特拉维夫——耶路撒冷

        今天收到消息,包括中美在内的许多国家的民航都已禁飞以色列,因为战事再次升级。

        以色列的国土面积并不大,从特拉维夫到耶路撒冷不过一小时的车程,来的路上,发现大巴车窗上写着一句话:bring our boys back!突然觉得很适合当下的情境。战争总是带给冲突双方太多的伤痛,这里的人似乎在长久的冲突中渐渐学会坚强面对。抬眼前排,一个女人头上带着的花朵在阳光下格外美丽。


IMG_8394.jpg


IMG_8396.jpg


IMG_8417.jpg


IMG_8445.jpg


IMG_8462.jpg


IMG_8466.jpg


2014-07-26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的宗教与历史意义不用多讲,更因为宗教因素而从古至今都成为冲突和战争争夺的核心。今天的耶路撒冷老城与新城并立,老城保留了历史留存的模样,居住着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人。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众多圣地都并存于此,有的仅仅一墙之隔。当犹太人在他们的精神家园哭墙前沉重祷告时,咫尺之外金顶清真寺中的信徒们同样虔诚祈祷。


        几日来都在耶路撒冷,由衷地喜欢上这座老城。昨天晚上,住处楼下广场上人群聚集,点燃烛光,响起琴声歌声,为了悼念战争中阵亡的士兵,也为了祈愿和平的早日到来。年轻人举起蜡烛摇动,一时激情、愤怒、泪水交汇迸发。这段时间的战争,以军伤亡几十人,加沙的平民伤亡则数百数千计,那一边的愤怒和泪水应该更多。今天是犹太人的安息日,平日热闹的街头在烈日下空旷宁静得惊人,让人产生不真实的错觉,而加沙上午打来火箭弹的新闻稍稍打破了这样的宁静。如今的耶路撒冷有接近一半的地区都居住有巴勒斯坦人,在持续的巴以冲突中,他们与耶城的犹太人维持着脆弱而微妙的平衡。对于我这样的旅行者他们都表现出善意友好的一面,而对于生活在这里的他们而言,脚下这片土地都是故土。犹太圣经里讲:上帝给了世界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犹太人也说:上帝给了世界十分愁,九分在耶路撒冷。下午前线传来了暂时停火的消息,不知道多长久,但是个好消息。


IMG_8496.jpg


IMG_8506.jpg


IMG_8509.jpg


IMG_8586.jpg


 2014-08-01 伯利恒


         今天的目的地是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的重要城镇伯利恒。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冲突由来已久,二战以后饱受残害的犹太人萌生复国的念头,犹太复国运动由此兴起,建国选址自然是圣经上上帝许诺于他们的蜜奶之地——迦南地,即巴勒斯坦。居住在此的阿拉伯人当然不愿意,毕竟这是他们生活了千百年的地方,冲突便由此而起直到现在。

         以色列沿着巴以边境修建了高大坚固的隔离墙。历史上分割东德西德的柏林墙是二战后冷战时期的典型产物,这堵墙不仅做了地域上的划分,更是对思维、意识形态的巨大分割。眼前的巴以隔离墙除去意识形态,还有太多关于宗教,文化,种族间的对立。从亲身感受而言,巴勒斯坦的确比起以色列许多,从市容市貌包括街上行人的面貌就可以看出来。

        伯利恒是耶稣基督的诞生地,具有众多重要宗教圣地,老城留存很好,街上行人非常少,可能是因为处于穆斯林开斋节期间的缘故,城市中心的商场也难以掩饰巴勒斯坦地区日常的萧条。偌大的商场空空荡荡,没有几家装修好的店面。街上的男孩不管大小,都拿着仿真枪耀武扬威,相互追打。身边开过的汽车放着震耳的音乐,看到我这样的旅行者,年轻人也把不知真假的枪从车窗伸出炫耀,令人感觉凝重。


        在巴勒斯坦,城市的基础建设、失业、教育都是很大问题,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比较极端的宗教思想有了发酵和传播的市场,在年轻人中间已尤为明显。沿着隔离墙往耶路撒冷方向走,一边走一边看墙上的各种涂鸦,快接近检查点时砰砰几声枪响,一阵刺激的烟雾飘来,然后是青年高呼口号的声音。我心里明白,遇上了!

        绕到隔离墙的另一角,眼前的情形清晰,一群巴勒斯坦青年和以色列警察的对峙,电视上熟悉的一幕真实地呈现在眼前。这是一片墓地,在坡地上青年从墓地的不同角度向以军装甲车的方向投掷石块,催泪弹也从对面的方向不停飞来。当我接近青年聚集处时,一颗催泪弹在我头顶三米处猛然炸开,瞬间使我难受得只能靠在一处墓碑上喘息……

        当我身处投掷石块的巴勒斯坦青年中间,面对的危险不仅仅是以军的反击,也来自这群青年本身。他们对我的拍摄行为异常抵触,态度当然并不友好。我无法直接使用相机,只好用手机不断试探性地拍摄。场面混乱,他们也不能专注于看住我。我与他们零距离,与危险也零距离,被乱飞的石块打中脚,所幸不是很严重。催泪弹在离我咫尺的地方炸响,最近时只觉得眼前一亮,接下来就是眼睛和来自整个呼吸系统的剧烈痛苦。人群短暂散去又迅速聚集起来,投掷出更多的石块和玻璃瓶,旁边的墓地在石块和枪声中显得更无生气。

        我并没有立场支持或声讨哪一方,也不认为双方爆发的冲突是有效解决问题的良方,只是觉得:没有足够的和解宽容,这样的场景不会消失。这一点,局外人可能很难有这样身临其中的感受。


IMG_8713.jpg


IMG_8724.jpg


IMG_8728.jpg

IMG_8768.jpg


IMG_8733.jpg


IMG_8772.jpg


IMG_8781.jpg


IMG_8804.jpg


IMG_8824.jpg


IMG_8826.jpg


IMG_8830.jpg

        在以色列呆了十天,感受到颇多媒体报道中有和没有的细节。还有一半的行程要走,从最北部到最南部,当我最终离开这片土地的时候,希望和平降临。





 


我要评论

最新评论

2014-11-01 21:34
汉娜
耶路撒冷、伯利恒、迦南地......熟悉的圣经中的地名,向往的旅行目的地。看了上面的日记图片,更加没有这个勇气。只有等待和平的那一天!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