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44 0

致敬——那位拍摄“敬礼娃娃”的摄影记者杨卫华走了

来源:成都全搜索-图片频道

杨卫华老师,一路走好
2015年2月26日下午3时许,《绵阳晚报》视觉总监杨卫华因患肝癌在绵阳中心医院去世,享年51岁。在杨卫华数十年的摄影记者生涯中,最为人熟知的经历,是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他拍摄了“敬礼娃娃”郎铮,感动全中国。

郎铮与杨卫华的最后一张合影
七年前
他拍下敬礼娃娃感动全中国
“5·12”大地震发生时,杨卫华凭着20年摄影记者的职业敏感,在给妻子发了一条短信后,杨卫华前往震情最严重的北川。13日清晨7点多,杨卫华隐隐约约听见附近的废墟中有小孩子的哭声。他在断壁残垣间大声呼喊,过了一小会儿,有小孩子的声音从废墟里传来。此时,小男孩已经被掩埋了17个小时,身体虚弱,两个小时后,小孩子获救。战士们把小孩子放在门板上,准备转往临时救护站。这时,他看见小孩子正把右手慢慢举起来。杨卫华习惯性地从胸前端起相机,对准小孩子,这时,小孩子的手已经抬到最高点,一个军礼的姿势!杨卫华果断地按下快门。
很快,全中国都认识了这名三岁的小孩。他叫“郎铮”,大家亲切地称他“敬礼娃娃”。
“敬礼娃娃”郎铮

获奖无数
曾把奖金全部捐给重建中的北川
2008年汶川地震中,因为拍摄了“敬礼娃娃”郎铮,杨卫华获得了诸多的奖励、表彰和荣誉。在一次获奖后,他将稿酬全部捐给了当时正在重建中的北川。2013年“4·20”芦山地震中,《生命通道》同样获得多家媒体转载,也获得央视新闻多次点评。就在杨卫华离世前一周,他听说报社另一位同事的爱人不幸患上了尿毒症。虽然已经不怎么说得出话来,病床上的老杨摸出一大把钱,嘴巴里低喃:“喊他们治病,好好治病。”
《生命通道》

最后的感恩:
想捐出眼角膜和遗体
杨卫华说,从患病之后,自己经常疼得整晚整晚睡不着觉,也正是在这些无数个失眠的晚上,他觉得自己想明白了一些事情:“我决定不了生命的长度,惟一能做的是让生命的宽度更宽。”他告诉朋友们,一旦自己离开,就捐出自己的眼角膜和遗体,“也许因为身体原因,我已经不是最佳供体了,但这是我对这个社会的一片心意。如果能给医疗事业做一点贡献,我也就欣慰了”。
最后的牵挂:
“你们对郎铮的呵护,卫华和郎铮一家永远铭记”
2015年1月1日,杨卫华更新了自己的朋友圈,他说,新年的第一天,从一张照片的故事开始。配图是他和“敬礼娃娃”郎铮的两张合影。杨卫华回忆,因为那张照片结缘,从2008年开始,他和郎铮开始了震后6年如亲人一般的交往。在与郎铮的交谈中,他难掩自己对郎铮的欣赏与赞美,他也欣慰郎铮一直得到的严格管教,他更加感激多年来外界对郎铮的帮助:“郎铮幸福快乐的今天,离不开你们的呵护和帮助。这份感恩之情,卫华和郎铮一家从未忘记且永远铭记。”
2015年元旦,杨卫华和郎铮在新北川合影(图片由郎洪东提供)
 

郎铮的成长
他都用镜头记录下来
“郎铮的每一次重要节点,杨哥都会在现场参与;郎铮的成长,杨哥都用镜头记录了下来。”郎洪东说。不仅如此,杨卫华和郎洪东也曾一起把酒言欢,一起带孩子游泳,一起去看望救灾官兵,一起旅行,重庆璧山,云南石林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一起渡过了很多欢乐时光。
“郎铮喊杨哥‘杨伯伯’,杨哥有时喊郎铮名字,有时直接喊‘儿子’。七年来,我们不仅仅是朋友,更是亲人般的感情。”郎洪东说。

2008年6月1日,杨卫华拿着那张著名的“敬礼”放大照片,专程从四川赶到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看望郎铮,并祝他“六一”儿童节快乐。小郎铮再次举起右手向叔叔们敬礼。 
 
地震三周年,郎铮和杨卫华在北川老县城曲山小学操场上玩
杨卫华给郎铮加油

杨卫华和郎铮

2013年5月9日,四川汶川,郎铮和“敬礼娃娃”的作者杨卫华在大地震纪念馆前合影。

“敬礼娃娃”:
再也见不到杨伯伯
“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报答杨伯伯!”昨日下午,已经10岁的郎铮从其爸爸郎洪东口中得知杨卫华去世,顿时流下了眼泪,扑倒在家中沙发上,用被子遮住头,默默哭泣。
就在今年情人节当天,已经上小学四年级的郎铮还专门看望了病床上的“杨叔叔”,但让郎家人遗憾的是,这一见,竟成永诀。
从拍摄《敬礼娃娃》起,杨卫华就和郎铮一家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去世前,杨卫华也早已把郎铮未来的读书之路铺好,帮其联系好了初中、高中学校,甚至大学。“我知道我不会好起来了,趁我还清醒见你们一面,你们要把孩子带好,郎铮真的太乖了,太懂事了。儿子,马上过年了,杨伯伯给你送个红包,好好读书。”这是杨卫华给郎铮说的最后一句话。
就在今年情人节当天,已经上小学四年级的郎铮还专门看望了病床上的“杨叔叔”,但让郎家人遗憾的是,这一见,竟成永诀。



家属定于2月28日星期六上午十时许,在绵阳市殡仪馆进行遗体道别




文 成都商报记者 汤小均 蒋超

成都图片网编辑 黄玄德